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章 军令至,战将启下 (第6/10页)
-《魏略》 初平元年,(刘容)遣弟(刘)邈至长安奉章贡献……邈至长安,盛称东郡太守曹cao忠诚于(献)帝,(曹)cao以此德于(刘)邈。--《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东汉初年,刘秀封幼子刘京为琅琊王,这一支脉遂于此地开枝散叶。按刘勋籍贯琅琊,当为刘京后裔。 琅邪孝王(刘)京,建武十五年封琅邪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两汉魏晋时期,士人一旦远离故土,往往在数代之后便“著籍当地”。举例而言,《光武帝纪》称刘秀籍贯南阳,但刘秀的直系先祖为长沙王刘发,刘发的直系先祖又为丰沛出身的刘邦。不难看出,即使是宗室,也时常根据侨居之地改易籍贯。刘勋著籍琅琊,应从此例。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刘)发。--《后汉书光武帝纪》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汉书高帝纪》 另外根据《刘晔传》,可以确定刘勋的宗室身份。因为《晔传》称传主“睹汉室渐微,己为支属,不欲拥兵”,因此“委其部曲与庐江太守刘勋”。 刘晔在汉末乱世担心受到宗室身份的拖累,便将自己的部曲转交给同在扬州割据的刘勋;刘勋无所忌讳,遂欣然纳之。按刘晔为“汉光武子阜陵王(刘)延后(裔)”的出身来看,与刘晔合作并拥兵的刘勋,必为宗室无疑。 扣扣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魏书刘晔传》 汉末大乱之初,曹cao之父曹嵩为了躲避兵乱而举家前往琅琊。按刘容死于初平四年(193)而曹嵩遇害于同年的记载而论,曹嵩的依附对象必是琅琊国宗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