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 功成震河朔,余威定风波1 (第8/9页)
终面临着不断恶化的外部环境,国势日衰。 更为可悲的是,局面越是恶化,刘备便越是需要矫情忍性,安抚尚存的臣僚,以维护剩余的基业。 在此背景下,便形成了诡谲的一幕。 汉中之战后(219)的刘备,刚愎自用臻于极点,乃至滥杀忠良,导致“远人不复至”。 而同年(219)失去荆州之后,刘备又迅速转变为一个心胸豁达的宽厚长者: 臣僚越是叛变,他对待叛臣的家属便越是和颜悦色,乃至赏罚失度,与之前判若两人。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其实如果考虑到时代背景,便会发现刘备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出于大环境的约束,与他的个人好恶已然无关。 按刘备“终不为下”的性格来看,他无疑也希望能像曹cao那样鹰扬宇内,挥斥方遒。但现实却是刘备“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刘备)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蜀书先主传》 在外部环境的约束下,刘备的发挥空间便极为有限。从某种角度看,刘备“喜怒不形于色”的特点,也是这种现实心态的外在反映。 鉴于刘备在汉末乱世长期扮演失败者的角色,因此他能够展示真实情绪的机会便少之又少。 汉中之战以后,刘备曾短暂踏上人生巅峰,因此杀张裕、杀雍茂、乃至“远人不复至”都集中发生在这一时期。 然而随着同年(219)年底关羽败死、荆州沦陷,刘备便立刻收起了得意忘形的姿态,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