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_第四章 闻友在洛邑,延津逢故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闻友在洛邑,延津逢故识 (第5/11页)

 今日我等便开拔,我自领一军赶至洛阳支援段公,子伯先生、魏府君,有劳二位随我家叔父押运降卒返还许都。”

    赵旻不能说走就走,他承诺之事尚未兑现不说,围住白马渡的那座城又该如何处理?

    如今接近七月底,袁绍不可能在新败之后,于仲秋时分再次出兵。

    那么分属河南郡和东郡的官渡战场,又该如何妥善安排?

    然而…

    这些事赵旻尚且来不及处理,便有一人急匆匆赶来。

    那人不是旁人,正是刘晔。

    高顺的事迹,散见于《三国志》、《英雄记》、《后汉书》之中。这些史料,都没有提到高顺的过往,因而也就“未能审其本末”了。

    可在《太平御览》注引《陈留耆旧传》中,却再次出现了高顺的踪迹。此处记载不多,只有寥寥几字:“高顺,字孝父,敦厚少华。”

    根据《太平御览》中该词条的上下文来看,先后涉及崔寔、吕布与曹cao,可知是在讲述汉末故事。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从“孝父”的表字构成来看,“孝”、“顺”相对,可知此条史料,确指高顺本人。

    这条史料的原出处,为《陈留耆旧传》,这是一本类似于地方人物志的书籍。

    与之类似的,还有《襄阳耆旧记》以及《益州耆旧传》。

    裴松之注引《三国志》时,便从中引用了不少史料,如诸葛亮、庞统、刘巴、向朗等荆蜀才俊,皆榜上有名。

    高顺能被《陈留耆旧传》收录其中,便能说明一个问题:他极有可能是出身于兖州陈留郡。结合此类书籍非名士不录的习惯,高顺非但出身陈留郡,还应该是当地的名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