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_第五十二章 反覆名藉藉,一朝天下知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二章 反覆名藉藉,一朝天下知终 (第10/11页)

刘备称汉中王的同年。

    可知刘备在事业鼎盛时期,表现出了极大的桀骜色彩,甚至隐隐有了滥杀忠良的苗头。

    可见无论是仁君还是暴君,其实都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刘备对叛臣宽厚处理呢?

    首发&:塔>-读小说

    蜀汉臣僚中,糜芳、黄权、孟达等叛将及其家属,曾被刘备赦免、乃至“崇待如初”。

    这种宽厚的行为引来后世史家的交口称赞。

    但在赞许刘备的胸襟之外,更需要注意到彼时的历史背景。

    先看糜竺:

    糜芳降吴(219)导致荆州沦陷,滞留当地的州郡吏员也纷纷变节出走。

    按孟达的话说,便是“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

    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孟达辞先主表》

    举例而论,关羽主簿廖化先降吴,后归蜀。刘备非但没有谴责,反而给廖化加官进爵。

    照此记载看,即使像廖化这种“反正”的贰臣,也是屈指可数的个例,侧面佐证了荆州当时的恶劣局面。

    (关)羽败,(廖化)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蜀书廖化传》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彼时糜芳已经叛入东吴,即使杀死其兄糜竺也于事无补。

    更何况糜竺是刘备的恩主,也是蜀汉元从集团的代表人物,杀害糜竺无疑会让追随刘备的旧人寒心。

    因此刘备宽慰糜竺,实是出于稳定人心的考虑。

    再看孟达:

    孟达出走(220)导致东三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