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_第一百七十一章 谋联合,生波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谋联合,生波折 (第6/6页)

七四三六七五

    其实就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授兵将领是无法募集到足额兵员的。比如孙权继位之初(200),“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

    (孙)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吴书吕蒙传》

    诸小将“兵少”而“用薄”,可见他们不仅没有足额的兵员,武器装备也十分低劣。

    “诸小将”中的吕蒙,为了给部曲置办新衣服,竟然需要“赊贳”,即借钱养兵。其困顿可想而知。

    (吕)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縢。--《吴书吕蒙传》

    所以,孙权虽然为授兵制配套奉邑制和复客制。但仍无法完全解决征兵、装备问题。尽管孙权有效避免了将领、士族藩镇割据。m.zwWX.ORg

    所以,这就造成东吴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尴尬情况。

    内战内行指的是人人奋勇作战,讨伐山越劫掠人口,一举解决兵员和奴客来源问题。

    外战外行…我虽然调侃孙权是孙十万,但究其根源,还是制度出现了问题。

    比如合肥之战中(215),淮泗集团的干将徐盛、宋谦便一触即溃,狼狈奔走。说到底,无外乎私心作祟,出工不出力,不愿意损失兵员。

    扣扣563743675

    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吴书潘璋传》

    临时性政策的常态化,往往会产生负面作用。

    孙吴的授兵制如此,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亦然,它们均属于历史前进过程中的小曲折。

    诸位大大们,现在应该清楚孙吴的政治生态大致情况了吧?

    孙吴最后灭亡,地理固然是一方面,但也不是没有其他原因。云垂赏竹涛的汉末雄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