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_第三十六章 论功行封赏,开府定计忙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论功行封赏,开府定计忙下 (第5/10页)

都不愧为英雄!

    人性复杂而多变,绝非非黑即白,但绝对不可否认的是,这二人身上,都带有浓重的英雄气概。

    这也是云某虽认识到了真实历史的黑暗和诡谲,却仍热爱三国历史的原因。

    我们活着,亦如此。

    世界根本不美好,生活也充满着艰辛和坎坷,可这并不妨碍我们热爱生活,努力奋斗。

    云某与诸君共勉!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咱们重点来看诸葛亮提出的“西和诸戎”与“南抚夷越”。

    在此之前,我们要摸清楚一点:益州!

    关于《隆中对》中“益州”的具体概念,历来颇有争议。

    大多数人,认为益州主要指代刘璋的“蜀中”;田余庆等学者则认为益州主要指代张鲁的“汉中”。

    注:见田余庆《隆中对“跨有荆益”解》

    田氏的主要论点,在于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地处荆益之交,遂因地制宜,拟定谋划。此说并非全无道理,但的确有“求之过深”的嫌疑。

    其实从《隆中对》的原文来看,汉中、蜀中均属于诸葛亮为刘备图谋攻取的地区,“刘璋暗弱,张鲁在北”已经清楚点明了益州的范围,即巴中、蜀中、汉中三地。

    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隆中对》

    其中“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说的是蜀中;而“保其岩阻,益州险塞”说的则是巴中与汉中。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跨有荆、益,保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