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_第八十七章 一夕定寿春,兼程求新人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七章 一夕定寿春,兼程求新人上 (第7/10页)

铜钱实际处于完全废弃的状态。

    在此期间,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便是粮食与布帛。

    史书一般称之为“谷帛为市”。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注意:蜀汉的“直百钱”与孙吴的“大泉当千、大泉二千”从记载来看,更类似金融工具,并非一般等价物,所以,不能称之为货币。

    抛开粮食这个份量极重的硬通货不谈,咱们探讨一下三国时代“布帛”的货币化应用。

    粗略看来,“布帛货币”有三种好处:

    其一是产量有限。因为气候原因,原材料(桑蚕)的养殖、种植范围受到制约,如此便不易贬值。

    其二是质量轻薄。比粮食或金属便携。

    其三是存在使用价值。可以制成衣、裳、鞋、帽等生活必需品。

    那么问题来了,布帛都分为哪几类呢?

    布帛货币,本质是以布帛充当“交易媒介”。

    毕竟相比丧失信用的五铢钱,以及沉重的谷物,布帛的优势显而易见。

    两汉时代,由于棉花尚未引入中国(宋代以后),因此手工织品大抵只有丝、麻两类。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麻的价值相对低,普及程度较高,贩夫走卒皆可穿麻。

    丝的价值相对高,普及程度较低,往往是地主阶级才能享用。

    丝麻在纺织过程中,提综越紧密,质量越好。

    因此十综以上的织品,往往是特权阶层的专享;

    而贫民、戍卒只能穿八综布,以出土实物来看,这类织物质量相当窳劣。

    西汉大将军霍光妻子,曾招募能工巧匠纺织“蒲桃锦”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