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卫府大纛升,壮士气豪雄1 (第6/11页)
在东线大败吴军的事件,仓促发动了伐蜀之役,试图与司马氏在“军功”方面相匹配。此次战役在魏被称作“骆谷之战”,在蜀被称作“兴势之战”。 其三是正始六年(245),由于中护军夏侯玄(曹爽心腹)在之前的伐蜀之役后留镇雍凉,因此中护军的职位落到了司马师手中。为了限制司马氏的军权,曹爽拆分中护军部曲,毁中垒营与中坚营。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其四是正始八年(247)司马懿酝酿政变,装病不朝,并密令宗族子弟筹划诛杀曹爽。诸如蒋济、高柔、王观、卢毓等耆老;以及石苞(司马师心腹)等无赖,大约也是此时正式加入密谋的。 至正始十年(249)正月,酝酿已久的政变一旦骤发,曹爽党人惨遭杀戮,嬗代遂开。 早在明帝托孤(239)之前,曹魏内部对司马懿的忠jianian褒贬,便呈现两极分化状态,但彼时大抵是以正面评价为主。 司马懿持负面评价的高级官僚,有侍中高堂隆、司徒陈矫、右将军夏侯霸等人。 当然,严格说来,还有开国之君曹cao。 《晋书》是出了名的秽史,原始材料被司马群贼篡改过无数遍就不说了,甚至唐初修书时还被李世民“指导创作”,导致舛谬频出。 可考历史:李世民对《晋书》修订极为关切,甚至亲笔为其中部分传记做赞语。 奈何两晋不是汉末,没有《后汉书》佐证,所以,姑且引用之。 《晋书宣帝纪》记载,曹cao认为司马懿“鹰视狼顾,无人臣之相”。 魏武察(宣)帝(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