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6章 (第2/3页)
一番别样的趣味。 听宁澜问,他停下手中的活, 把他见到过的rou脯和馉饳说给宁澜听,这rou脯同rou干一样不能长时间保存,馉饳是一种类似饺子但比饺子还复杂的油炸食品,也不合用。 不过听王先生讲他见闻的时候, 宁澜突然想起来清朝发明过一种耐饥丸, 这耐饥丸是清廷的官员经常会在丰收之年号召民众制作的,储存起来以便灾年备用, 可见长时间存储是没有问题的。 耐饥丸做起来不复杂, 一升糯米淘洗净晾干后炒黄,研磨成极细的粉末。红枣三升, 清洗后蒸熟,去皮核, 放入石臼内, 同米粉捣烂, 揉为大丸, 晒干, 吃的时候滚水冲服就可以。丸状晒干需要的时间长,正好用上夏季这几个月。 既然要做耐饥丸,宁澜便去找了刘承和张泽睿,不客气的从他们俩手中掏出了一些银钱,当初亲口承诺的事也该兑现了。 正好秦正的镖局给朱明正送货回来时可以捎一些婺州府的特产南枣,南枣只在婺州管辖的几个县有,用来配上人参和米饭,做成丸状收贮,吃了可以补气。当然这南枣丸他并不准备多做,只给家中长辈补身体用。 作坊这边的事情都安排好,宁澜又去找村长和族长了,说了他十里桃花和修建寺庙的想法,他现在手中不过几千两银子,寺庙短时间内建不起来,桃树总是可以先种的。 惠及子孙的事情,大家自然是愿意的,三爷爷甚至激动的语无伦次,“好小子,你,三爷爷没看错你啊!” 宁建邦和宁建民都努力压下心中的激动,冷静劝道,“宁澜,这不是小事,你要考虑清楚。” “是呀,千万不要冲动。” “两位叔叔不用替我有顾虑,这件事情我已经想了很久了,”宁澜笑道,“原来手中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