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草原牧医[六零] 第206节 (第7/8页)
几遍,杜川生夹着信再次赶往图书馆。 查了2天资料后,他在林雪君投稿的文章后补充了一些关于新疆等西北草原的内容。 比如新疆区域食蝗量最大的鸟是候鸟粉红椋鸟,它们喜欢在石滩堆筑巢,鸟巢形状如何,怎样制作等等。 这样一来,林雪君这篇文章就不仅是对今年春天呼色赫公社社员抗灾成绩的歌颂,和内蒙东北部草原抗灾的具体cao作方法的分享,还包含了西北草原针对林雪君书写的方法、因地制宜的修改策略, 那么不仅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读之有用,西北牧民读之也会收益了。 6天后,《科学探索报》登载了杜川生为林雪君补过内容的版本文章。 又7天后,《新疆牧区报》转载了该文章,当地各区各公社也开始有序地对蝗虫进行围堵坑烧,对益鸟益兽益虫进行人工筑巢吸引、针对性的保护等等。 虽仍存在一些基层落实不及或落实不好的情况,但领导办公桌上还是越来越多了从中受益的报告。 在杜川生关于化学药剂的论文登报后,农业部针对化学药剂的使用发布了保守使用、酌情使用和谨慎使用的通告。生物药剂可各公社自行安排使用,化学药剂则需打报告使用,尤其是在应对自然环境占比大的草原等环境的灾情上…… 杜川生教授的论文和林雪君的文章,连同另外5位专家教授的8篇文章,成为这一年春夏所有相关部门抗旱抗灾的理论基础。 虽然各篇文章重量级程度不同,但在相关的行业和区域范围中,‘呼盟呼色赫公社’仍称得上大放异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