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医[六零]_草原牧医[六零] 第17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草原牧医[六零] 第176节 (第4/7页)


    让杜凤池心醉神迷的是林雪君对草原基层状况的了解,和针对基层状况提出的最接地气,也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林雪君信中提及的牧民一直都是卖3岁以上的大羊,提议卖1岁羊。

    杜凤池远在首都,之前收到草原上的数据报告,从没觉得卖3岁羊有什么问题。也很难将减少养殖年份同‘草原沙化’联系起来。

    如今社会从自给自足到社会大分工——科学进步、国家重视,又有疫苗、人工授精等技术推行,牛羊死亡率已降低许多——最核心的就是铁路的发展,火车等运输能抵达到边疆了。

    牧民们不需要贪恋大羊每年产出的羊毛,可以用卖羊的钱买到其他地区卖过来的棉麻制品。

    牧民们不需要过多依赖奶制品,可以用卖羊的钱买到米面粮油等食品。

    这样一来,就可以考虑一下边际递减原理——第二年第三年羊能长得膘很有限了,作为rou羊,一年龄就可以卖了。

    当下的草原环境和过去其实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已积累到一个临界点,一些政策却还没跟上变化,仍保持着过去的节奏。

    是时候了!

    是可以推翻所有惯性思维,做一些打破过往节奏的改变了!

    杜川生越想越觉兴奋,整个人都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这就是学术派的一个盲区,如果没有切实地养羊和深入牧区,他就不会想到为了改善草原沙化,居然要偏门地从‘羊长到几岁可卖’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虽然1年羊比3年羊小一些,但少养两年能省去2年的劳动付出,省下2年的草料,既释放了劳动力,又提高了出栏率,牧民的收入和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