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医[六零]_草原牧医[六零] 第13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草原牧医[六零] 第134节 (第6/6页)

不停。

    真好哇,生产队的日子越来越好啦!

    【作者有话说】

    【基建小故事】

    上世纪60年代,在物质极其匮乏的情况下,林县人民团结一致,从太行山进漳入渠,期间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了211个隧洞。在当今社会,这种工程依靠先进的机器也需要耗时极长、耗资巨大。

    林县人民将人力发挥到极致,有很多人为此献身。十年间,数十万民众用不屈精神打造了这个奇迹,它就是红旗渠。“红旗渠精神”传承至今,被民众歌颂。

    ……

    第124章 林鹰志的信【2合1】

    【听闻草原上夏天很短,我和你母亲拟派雪松从部队回京后,带些物资去探

    在夜晚有了灯光的日子里, 生产队社员们的劳动热情更高了。

    对于许多没见过奢华富裕生活的人来说,他们的愿望不是豪车别墅,而是更接地气的‘明天比昨天更好’。

    对于吃不饱的人来说, 能吃饱就是幸福的, 哪怕吃的是窝窝头。

    对于从没用过电灯的人来说,不需要霓虹闪烁,只要有灯泡就是全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了。

    第七生产队的社员们感受到了生活给‘勤劳’‘努力’送来的馈赠,无需大队长做什么劳动动员,就已经自动自发地更勤快、更奋进了。

    后来第七生产队的两批共15名知青们来时本来还很担惊受怕, 都说边疆苦, 都说距离场部越远日子就越不便捷。

    他们长途跋涉来到第七生产队, 本以为要开始过食不果腹、每天哭天抢地的生活, 却不想竟都住上了土坯房, 分到了小鸡小鸭,赚到自己劳动换取的工资, 过上了有奔头的生活。

    现在连电灯都用上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