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农女:重生夫君求抱抱_第198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8章 (第3/3页)


    政务就不必说了,就说他安置灾民这方面吧,在其他城池想尽办法驱赶流民时,他提出以工代赈,用劳动换粮食,让流民开荒种田修路挖渠,然后发粮种借工具,助其耕种,最后再用收租的方式,将先前借出去和粮种和工具收回。

    如此一来,流民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再不用四处流浪乞讨,而县衙也多一项长久的收息,更重要的是彻底解决了流民带来的治安隐患。

    可谓是一举多得。

    临邕也因此而成为长陵府下辖十个县城,唯一一个没有发生过流民暴乱的地方。

    吴家桢之功可见一斑。

    然这功劳劳并不属于他一人,没有得力的下属,没有慷慨解囊的裕原商会,仅凭他一人是成不了事的。

    这其中裕原商会的功劳又是最大的。

    没有他们提供的钱粮,就没有以工代赈的这项政策。

    吴家桢再厉害,也不能光凭着一张嘴要人做事不是。

    所以说没有裕源商会诸人的大力支持,他的以工代赈政策再完美也无法施实。

    杨总兵是底层出身,最是了解百姓的疾苦,只因是武官,有些事便是看不过眼,也无能为力,所以他最敬佩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官员。

    而对于裕原商会这种慷慨解囊者,他更是敬重。

    他不是世家出身,亦不是科举入仕,他是从小兵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吃过的苦比同品级的文官不知要多了多少去,他太知道银钱的重要性了,才不会跟那些清高的文人一样说什么士农工商,瞧不起商人呢。

    商人怎么了,只要不蒙不骗,正正经经的做生意,那他的银子就是干净的,一点也不臭。

    象裕原商会这般在朝廷力有不逮时,慷慨解囊帮着地方衙门救灾扶难的,那就更不臭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