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3 (第3/4页)
朱定锦悄摸摸走到老大爷身后,用土话叫道:“爹。” 老大爷握着扫帚一回身,带起枯叶呼到姜逐身上。 他佯怒的脸色在看见朱定锦的那一刻变成了呐呐的空白,瞧瞧她,又瞧瞧儿子:“这是……这就是……” 朱定锦在心里说:就是你儿媳妇。 姜逐放下年货,回村雇脚夫去搬面包车,招待朱定锦的任务交给他的母亲,姜母名叫缙云,乡音并不是很重,半猜半蒙听个八/九不离十,拉了一会家常,她去屋里拿来一本纸皮相册。 翻开都是青春洋溢的黑白照,朱定锦津津有味地辨认,不少都是姜缙云的年轻照片,齐耳短发,扎着条纹发箍,五四装,风韵十足,一顾倾人城。 可见姜逐与他那些发小长相差异巨大不是没理由的。 字里行间,朱定锦了悟了他们家不在村子里的缘故——姜母曾是地主阶级,田产颇丰,阔得很。她与家中的长工相爱,家人发现后将她送出去念书,不想时代变化,社会翻新,书没念完,赶回来得知整个家被斗倒,隔三差五拉出去游街,零零散散死光了。 这时没有了小姐也没有了长工,先前骂长工“死蛤/蟆想吃天鹅rou”的人,又一窝蜂地劝他慎重考虑,姜家小姐“成分不好”,不是合适人选。 长工就一句:“娶到仙女,死也值了。” 然后他成了姜逐他爹。 为了避开闲言乱语,他们放弃村中心的大院,渡河定居山脚,耕田畜牧,日子也能过,只是在子嗣方面历遍了生离死别。 夫妇俩共有四个孩子,大姐嫁去外村,两年后难产死在乡卫生所,老二老三夭折在四岁与七岁,都没活过十个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