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狱辛亥_第三十三章 芜湖整编与出兵九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芜湖整编与出兵九江 (第6/7页)

数,再加上装备上的优势,对于一个五十三标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

    随同第二混成协一起出征九江的还有一支小小的水面舰艇部队。这支小舰队的全部阵容就是三艘装甲炮艇,他们都是完工后拆成舱段,交由由德国货轮运抵芜湖重新组装下水的。这三艘不起眼的炮艇是胡瑞参照二战时期苏联卫国战争中大量使用的坦克艇(排水量五百吨以下的炮艇装上坦克的炮塔,视吨位具有一定的近海航行能力。现在朝鲜海军和俄罗斯边防还在装备。)设计出来的。由克虏伯承建,三艘装甲炮艇连同武备和保险等费用,一共开出了60万元的成本价,大致相当于一永丰级航海炮舰的造价。比起张之洞担任两江总督期间高价从日本长崎造船厂订购楚字级内河炮舰要划算得多(楚子级内河炮舰是晚清重建海军时期建造数量最多的舰艇,一共六艘,每艘造价高达393万两,堪称内河舰队中最昂贵的炮舰。作为一艘排水量750吨级的内河炮舰,小日本给出的价格实在太坑爹了。)。

    每艘装甲炮艇满载排水量330吨,柴油机动力,最大航速16节,续航力1200海里10节。装备四门45倍径75毫米舰炮(两门一组,装在全封闭的炮塔内)、一座双联装7.92毫米马克沁机枪(装在后部舰桥上)、四门47毫米格鲁森机关炮。三艘装甲炮艇按照从一到三编号为“pt(中文炮艇二字的拼音首字母)”后缀数字,舷号用用白色油漆漆在艇首。这三艘炮艇总体上可以看做是苏联150吨级近海坦克艇的放大版本。不同于这一时期长江上常见的内河炮舰和川江炮舰,这三艘小艇外观十分的简洁。没有堆积的上层建筑(清末签署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