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汴京生活日志 第18节 (第8/8页)
缓和许多,搓着手开心道:“我是想说,爹娘若知道大弟二弟去镇上读书,一定很高兴。” 老五虽然过继出去了,也依然是他们的亲兄弟,更是爹娘牵挂不下的幺儿。 外头都说老五过继给有钱没儿子的隔房大伯进城,从此洗干净了腿上的泥点子,一辈子在城里吃香喝辣,好不快活。 可他们只见过京城的繁华,哪里知道在里头生活的不容易,甚至连喝水烧火都要花钱? 乡下人只要肯吃苦肯干活,一家子男女老少多侍弄几亩田地,也就饿不到肚子了。 可城里那巴掌大的地方住满了人,想找块地方种点菜,或是在家养只鸡鸭都不行,弟妹和孩子们想帮老五减轻负担都没法子,一大家子都指望着老五在衙门里的那份差钱吃饭,日子只能过得紧巴巴。 其实他们家一开始也不知道这些难处,毕竟谁也没在城里住过。 那时候堂伯虽身子也不大好,可老五却是个报喜不报忧的,家里亲戚请他帮点忙,比如收了粮食山货,想在城里找个价钱公道的店家卖了,他总能妥妥当当的给大家办好,一看就是在城里混得开,他们又听着乡亲们各种吹捧羡慕,还真以为老五多享福,都为他高兴呢。 直到侄子侄女们出生后,他们娘偶然一次听到亲家婶子同娘家人抱怨,说他们家三娘进了城,日子反而越不好过了,家里的孩子们隔三差五还能吃点rou腥补身子,城里吃穿用度都要花钱,城里的外孙子外孙女别说吃rou了,连鸡蛋都要省着吃。 听完那番话,他娘回家后也没说啥,只是到处张罗着买小鸡。 当时家里也养了几只鸡,鸡蛋也够给孩子们隔三差五的补身子,所以刚开始他们都不理解娘为何要突然折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