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八章 原汁原味 (第2/6页)
,就坐到一边,开始用尺子一点点的量尺寸,做记录。 回头,这块颅骨还要再被扫描一遍,但自己量一遍尺寸是最基础的工作。 量尺寸的时间里,江远也在观察这块颅骨。 颅骨复原术历史可以追溯的很久,最早是1877年的德国解剖学家沙夫哈森提出的。 这一年,是清光绪3年,距离左宗棠抬棺入疆仅两年的时间,距离一战爆发,还有37年。 沙夫哈森的理论很简单直接,因为他发现人脸上的软组织厚度,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所 以,只要知道头部各处的软组织的厚度,就可 以推测出头骨所有者生前的样貌。 虽然是100多年前的理论了但在接下来的100多年里,颅骨复原术的框架都没有大的变化,变的只是技术。 当然,从实cao的角度来说,技术的演进,只是到了那个时候才觉得简单,相隔三五十年去看,基本都是黑科技。 最早的颅骨复原术就很直接,先是对头面部组织的厚度做测量,得到一个能用的平均值,接着就是不断的扩大和完善这些数值。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点,人的软组织的厚度相对比较恒定。用更直白的描述来说,就是胖人只胖脸,鼻梁、眼眶、额头、耳朵通常不积累脂肪。 如此一来,颅骨是现成的,软组织的厚度就根据颅骨所有者的年龄、人种、性别等限制条件去查表,接着再考虑肌rou腺体等组织......最后再一点点的叠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