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7节 (第3/3页)
落寞,此刻多少有所感悟,觉得不该对他说那些绝情的话。该是真叫他伤透了心。 听着身边人也久久沉默,略显凝重的表情中是几番欲言又止的紧张与拘束,宋回涯收敛心神,主动问道:“阿勉呢?谢谦光为何说阿勉在北胡?” “他……”陆向泽的措词变得非常谨慎,语速放得很慢,委婉答道,“师姐该是知道,大梁边境,鲜少安宁。关外常年兵荒马乱,胡虏彼此征伐残杀,分分合合,屡有翻覆。 “而今最为势盛,霸占大梁北面疆土,立国称帝的,是一道不清来历的混血异族。此人勇猛英毅,尽杀异己,逼得周遭部族臣服归降。自称有我大梁的血统,说年幼时曾随汉儒求学,所以辖下也说汉话、写汉字,德行教化皆与我大梁相似,国号为宁,所谋甚远。 “宁帝共有七子,其中幼子是与大梁一叛臣之女所生,出生起便被留在北章城,由生母照养。多年前,师兄意外寻到个小子,与那小杂种长得起码有九成相似,真是天降良机。于是筹谋布局,将人送去北胡,教他学习当地的风土人情……” 陆向泽七弯八绕地说了许多,才终于提到阿勉。 “师姐辞别之后,阿勉与师兄生了嫌隙。师兄也担心留他在身侧,无暇时时看顾,恐防不了贼人暗算,便将他送去与那少年相伴,顺道请他帮忙看顾,谨防差错,也算是给他指了事做,不至于胡思乱想。” 宋回涯听得无端浮躁,按捺住了没有催促,只沉沉吐出一口浊气。 陆向泽停顿稍许,续道:“此事仅有寥寥几人知晓。严老叛主时,曾与高清永隐晦提过一二。虽未言明,可也叫高贼起了疑心。这边师兄一出事,他立马命人将消息传了过去,想试试能不能钓出鱼来,岂料真勾出了那小子的反心。” 陆向泽对这段往事不是亲历,亦是听人转述。道明前因后,从胸口取出几张信纸,小心展平交至宋回涯手上。 几页纸张分明年代不同,俱是一位名叫诚文的先生所写。 最上方的几页纸已因折痕撕裂,宋回涯将其铺在膝上,用手压住边角,一行行看了过去。 信中说阿勉来后,与那少年同吃同住,形影不离,事事偏袒看护,得其深信。 诚文先生夸赞阿勉聪慧机敏,谨重严毅,全不似同龄人那般心浮气躁,只是思虑颇多,极少欢颜。 又忧虑那少年难堪大用,虽温和敬顺,可性情怯懦,满肚花肠、极擅巧言,几次假意欺瞒被他点破,仍不知悔改。当做另手准备。 一行人沿着光寒山脚的城镇,一路搬迁。白日念书、晚间练武,还要学习胡族各部的口音与风俗。待时机成熟,扮作行商混入北章,择机行事。 二位少年平日闭在院中,不得外出。街巷另外一头的那个小殿下学什么,他们就跟着学什么。 月初一日,夜近残更,院中众人皆已入睡。少年从床上起身,蹑手蹑脚地穿上外衣,摸黑走出房门。 少年刚动,阿勉就醒了,闭着眼睛又躺了片刻,才抄起藏在床底的佩剑,起身追去。 院中仅有一护卫值守,少年熟稔避开,猫着腰朝侧面溜去。 走到墙边,少年警惕回头张望两眼,搬来垫脚的石块,正要投入夜色自此远走高飞,肩上忽而一沉,一双手搭了上来。 少年浑身打了个寒颤,回头见是阿勉,先是一慌,再是佯装松弛,扯出个笑脸与他招呼道:“勉哥。” 阿勉的剑背在身后,神色平淡,听不出情绪地问:“你要去哪里?” 不等少年找出借口,又说道:“当初是你自己立表忠心,郎君几次问你,你都信誓旦旦,才叫你来的。” 少年握着自己双手,想到阿勉平日对自己的宽厚包容,索性坦白直言道:“当初我吃不饱穿不暖,郎君说能送我一场泼天富贵,我自然来了。可是今时不同往日,我争一争便能争出道锦绣前程,为何不争?有的活,谁又愿意死?” 阿勉的眸光被黑暗削去了三分锐意,闻言并未动怒,也未威逼,只沉稳地说:“郎君为叫你能做这宁国的小殿下,费去多少苦心?你可以一走了之,那些为你铺路的义士又算什么?” 少年满脸窘迫,被他盯视的目光看得有些无地自容,不住朝后慢退,试图与阿勉拉开距离。待贴住了背后的墙壁,才觉得有些安心,缩着脖子,嘴唇嚅嗫道:“纵是同树的枝叶,还各有枯荣。世道如此,我管不了别人。” 他侧倚着墙面,一派懦弱无能的模样,无辜望向阿勉,小声说:“勉哥,不如你跟我一起走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