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1章 撤军 (第2/7页)
备兵。可他们的成份却很杂,不比府兵都是良家子,镇戍兵有许多都是囚徒甚至是各部族戎狄。商人、赘婿,贼籍人。他们戍守边镇,更多有充军发配的形式。对于这些戍兵,他们的待遇自然好不到哪去。普通士兵年俸只有二十四贯左右。甚至这每月两贯钱还很难领足,基本上都是只能按八成领,并且这八成还只有三分之一拿钱,剩下的要用各种实物代发,很多时候,发的更多的是些压仓底的陈旧粮,浸过水的绢布等。就是每天的吃食,也很少有足量。一天二餐,少量酱菜。几乎没有副食品补充。 重金喂养出来的武州军,虽然还缺少实战经验,但精神面貌上,已经有了一支强军的风貌。而且在怀荒,武州军的地位也远比其它各地,怀荒各城的百姓并不害怕武州的军队。在幽并等其它地方,百姓们面对边军时大多是害怕的态度,要么就是鄙视。可在怀荒各地,百姓和商人们不但不害怕怀荒的军队,甚至会表现出热情和友好。如今,怀荒甚至有一个句传的很广,说嫁人就嫁怀荒军,好男儿就要去当兵的话。这充分的说明,怀荒军的严格军纪,以及丰厚待遇,让怀荒这些本就是边疆上艰难生存的边民们,对怀荒军的认同感。 听说朝廷已经决定设武州总管府,而二龙城却要被划入妫州总管府后,二龙城的军民都沸扬起来,二龙城的军将和官员,甚至商人,这些天源源不断的赶来怀荒城,向易风请求将二龙城搬迁到长城之外来。而许多安置在二龙城的百姓,甚至已经迫不急待的就自发的开始了向关外搬迁的行动。 虽然说如今怀荒也是朝廷治下了,可二龙城的百姓却不这么想,他们多是在大隋治外飘荡多年的边野之民,并不习惯大隋的管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