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_第181章 撤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1章 撤军 (第6/7页)

能抢到一个大商队,可抢到的也都是货物,他们又不是商人,抢来的货物价值再高,最后也只能便宜那些胆大通匪的黑心商人们。哪像是现在,坐在家里,每日钱就如流水般进帐。现在拓跋横刀坐镇在怀荒城,儿子拓跋小刀坐镇盐湖城,其它的兄弟子侄也都安排在了怀荒市场和盐城的盐田盐场,对于拓跋横刀来说,盐就是他们拓跋家的聚宝盆摇钱树,是一定得保证这条财路不断的。

    对于拓跋横刀的提议,易风倒是没多少反对。

    盐城的盐,如今确实成了怀荒一道重要战略性的物资。由于先进的晒盐技术和提炼盐的技术,这使得盐城的盐产量高,成本低,却质量好,又有这唯一性,现在已经渐成为高端盐的代名词,销量在不断扩大。

    虽然在这个时代,没有盐专卖和盐税,可盐的利润依然是很惊人的。

    如今天下,基本上有四类盐,海盐、池盐、井盐、岩盐。岩盐产量极低,可以忽略不计,井盐出自巴蜀,也只能供应巴蜀,年产量三四十万石。河东和关陇地区,盐湖产盐也叫池盐,每年能产盐百万左右,而海盐产量最大,基本上天下三分之二的人都吃海盐,年产盐三百余万石,据统计,大隋每年盐销量多达近六百万石。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隋朝盐的价格没有后世那么高,没有专卖制度和盐税,此时最便宜的是海盐,也称为末盐,海盐每斗最低一钱到三十一钱,有三十一等。而池盐又叫颗盐,每斗自五十至二十钱,有十等。

    最便宜的海盐才一钱一斗,而贵的池盐五十钱一斗,价格天壤之别。

    可关陇、河东,和河南大部份地区,却依然是池盐的天下,就因为海盐虽便宜,可从沿海运往中原和关陇河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