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_第392章 鸡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2章 鸡肋 (第2/5页)

人甲加马甲,普通达到二百多斤到三百斤的重量,这还没有算上骑士的重量,这样的负载对战马的要求极高,负荷极大。防护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重骑兵的机动性能也越降越低,最后基本上完全丧失了骑兵所拥有的高机动性能和侧翼突击能力。

    即便是最优秀的战马,也只能缓行、小跑,慢跑冲锋,而且爆力虽然不错,但耐力极差,只能持续短时间的战斗。这就使得,花费无数金钱堆积起来的王牌部队,往往在一场大战中一天只能出动一次。一次半个时辰都不定能维持。

    随着战争实践的展,甲骑具装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甲骑具装机动性差,虽然适于正面突击,却不适于实施机动战术。不宜于穿插、迂回,出奇制胜沉重的具装使其战术简单、行动迟缓。

    虽然甲骑具装在对付装备简陋的步兵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对付机动灵活的轻骑兵和装备精良的步兵时则往往力不从心。甚至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新的装备也不断出现。重装兵崛起后,也相应的出现了许多专门对付重骑兵的武器装备。

    强弓硬弩。甚至是大斧长枪等得到了较大改进,这些都对重装骑兵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南北时期弓力越来越强,步弓展到可达十余石力,马弓也可达六石。最重要的还是弩的展,当时出现的“万钧神弩”,”所至莫不摧陷”,甚至后来还展出了得动用数头牛才能绞动张弦的床弩,用以专门对付重骑兵。此外,后来还又展出了车弩,一次可以同时射七支铁羽箭,射程更是达到七百步之远。车弩更可以装在战车、战船上使用,拥有了机动性能,可以更好的对抗重骑兵。

    南北朝后期时的军队,弓弩的装备数量大大提升,特别是北朝的军队,甚至弓箭的装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