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3节 (第4/6页)
说,一种新技术都是先解决能不能造的问题,再解决怎么更快,更好,更便宜制造的问题。 但周瑞的“工程学”是他的最强项,再加上气相沉积法和“四象材料”工艺的关联性,他对于大规模制备的设计和构思,有一种“一步到胃”的感觉。 这都不是送进嘴里,是给送进胃里了,消化吸收养分就完事儿了! “你这些东西……有注册专利么?” “哦……您是说这个,我让公司的人去跑了,不过咱们校刊一个月才一本,我就先交上去审核一下。” 周瑞也不是傻子,他知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不过他短时间内没有再开新坑的想法,只是让人去各地注册一下专利以免被剽窃。 对于一般的学者,全球范围内注册专利很昂贵,不少成果都是因此扩散开来的。 但对周瑞来说只是小钱。 大致范围和“开明智能”构建的专利网络差不多,覆盖区域非常大,只是拆分的没那么细。 未来可能会应用在无人机上,至于纯粹的能源领域,周瑞暂时没有计划。 赵院长想了想:“我的建议是……这篇论文先压一下,如果大规模工程制备确实可行,这里面的影响很大,你这个已经领先太多了,短时间内学界不可能有人赶超你,咱不急……” 周瑞:“不是不可以,但这已经到期末了,我毕业的事情?” “要不……你再写一个?” 周瑞: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 这是他精挑细选的课题,前前后后足足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呢! 他在“全氮阴离子盐”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之间,选择了后者,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