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9:合成系男神_第25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9节 (第1/5页)

    这就有点厉害了。

    牟仲义有些自豪,又有些缅怀:“我们这样搞科学的人,如果想发论文震惊学界,蓉飞没这样的环境,但如果想做出点‘实物’改变世界,蓉飞绝对是好地方。”

    “战机的生产线是什么样子的?”

    牟仲义左右看了看,然后小声说道:“我以前不怎么进生产线,不过大致就是生产靠机械,组装靠人力。”

    很多人觉得,越是高精尖的工业,越要上机械,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从f22到f35,再到现今即将破壳而出的歼20,无不是采用人工铆接技术组装,与国内没有好机床这种屁话没关系。

    其原因有三点。

    1、整体性:一架战斗机,零部件数量是百万级的,机械你让它打一百万个一模一样的孔,它可能做的比人类好,然你让它打一百万个不一样的孔试试?生产线得造几十公里去,精度也达不到要求。

    而隐形战机,最重要的就是精度,每一条缝隙,每一个铆接口,都代表雷达反射面积的变化。

    2、纠错性:所有零部件即便是机械生产的,也是存在误差和残次品的,而机械组装下,当数量庞大了,会出现误差增熵。

    这就和你在家组装书桌一个道理,前三个腿你拧的时候都觉得很“正”,结果到第四个腿的时候发现其实是歪的,还要回过去把前三条腿松一松。

    而战机零件数以百万,精度要求高了,干一点就得校准一次,效率还不如直接上人工,用经验和细心去抹平误差,达到整体的统一。

    3、产量:f22几十年了,才造了不到200架,06年首飞的f35,至今不满百(23年数据是1000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