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_第456章 中英经济与中英战争(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6章 中英经济与中英战争(十六) (第6/8页)

并非中国。”

    议长自己在印度就有很多资产,问道:“首先阁下认为中国会不会得寸进尺?”

    这个问题让鲍德温苦笑起来,如果何锐是个得寸进尺的人,事情反倒好办了。大英帝国不畏惧挑战,任何试图争夺印度的国家都会遭到英国的全力打击。但何锐就站在那条的边缘,始终没有越过这条英国的底线。不时的派兵进入印度作战,目的只是让英国传达信息,如果英国不答应中国的条件,英国就别想安生。

    这种战术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的战略一样,攻克镇江,切断满清的漕运。最初想硬拖下去的满清政府的经济运营被打乱了,不得不与英国签署南京条约。

    好在上议院议长是个明白人,又因为其在印度的资产安全希望和平。鲍德温首相答道:“如果没有印度的安全,就没有中英的和平。”

    议长听到这里,端起雪莉酒浅酌慢饮,思索一阵,议长问道:“中国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待遇?”

    “在我看来,我们只能给他意大利或者日本的级别。”

    议长微微点头,如果战争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也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放下酒杯,议长问道:“那么我有什么可以做的么?”

    与议长会面的第二天,英国报纸上对战争的报道开始转变风向。此时在英属印度的英军‘正在发动进攻’,记者们传回国内的报道,不管是不是他们自己写的,重点都放在英勇的英国军队在缅甸的雨季,冒着瓢泼大雨,在齐膝深的淤泥中,在齐腰深的洪水里艰难行军,向中国军队把守的高地发动着英勇无畏的进攻。

    塔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