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7章 大论争 (第2/12页)
种学术的核心是一个“忠”字才大肆吹捧。文孔丘,武关羽,都因这个原因被捧上神坛。正所谓啥不行吆喝啥,越是缺乏安全感,需要臣民愚忠的政权越需要他们这种思想,所以元朝和清朝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对这两位讲忠义的圣人追捧的最来劲,给他们创造了最长的封号。尽管这些政权暗地里用的都是法家的权术势那一套,但是表面上要求全民的却一概是儒家法则。 到了这种地步,孔子不伟大,后人也早将他弄得无比伟大。儒学不是百家学术第一,后人也早将它弄成天下第一。天下学子,尽出儒门,谁敢说它半句不是?但是在春秋时代,各种新奇的思想学术如雨后春笋,本来就是可以随意阐述主张的,没有哪种学说已经树立了不容质疑的崇高地位,对于各种学术的研究和发扬,官府不会出面禁止,不同学术的拥护者也不会对谁喊打喊杀,很有点言者无罪的自由风气。 庆忌走到亭边,一眼便看到了孔丘,他虽端然坐在席上,较之周围人还要高出一大头,如鹤立鸡群一般醒目。庆忌游目四顾,再寻那个三辩压倒孔丘,弄得孔丘灰头土脸,许多弟子都改投他的门下的那个少正卯。因为这些人都是散坐着,初时他并不知哪个是少正卯,及至听到双方言谈,这才知道好整以暇地坐在孔丘侧对面,手中持着一只梨子的大夫就是少正卯。 这少正卯四十出头,身材颀长,身穿青色深衣,发挽如椎,发髻间横插一枝翠玉簪,面如冠玉,神清气爽,竟是一个极俊朗的男子,看他唇边带笑旭如春风的模样,这场辩论对他来说应该很轻松。而孔丘则不然,虽说当时的学术辩论不会给人上纲上线,扣什么大帽子,但是他与少正卯在鲁国一向以博学齐名,如今三辩三败,心中如何不觉紧张?是以端然跪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