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巨宦_之七 釜底薪(厚着脸皮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七 釜底薪(厚着脸皮求月票) (第2/9页)

拖住他们!拖到都督南下我们就赢了!”

    虽然战争的局面仍然是海盗军占据上风,但大员方面也算守住了最艰难的第一波攻击,不过这个战果的代价却是安平镇以北沿海村落的主动放弃。

    一向安逸的大员,在李彦直入主之后是第一次经历这种残酷战争的洗礼。这时,开发出这片世外桃园的陈羽霆却一路不宁地走在从福建前往上海的路上。

    他是很不情愿地被押上船,在海路上频频东望,牵挂着大员的安危,但等他一上岸就再没时间容他继续牵挂了。

    他的人才抵达粤港,便有老陈家本家的族叔来找他,问他泉州市舶司的事情。原来李彦直到达上海之后便放出消息说朝廷已决意开海,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也不用谁去做宣传,没半个月就传遍了南直隶以及浙闽赣诸省,成为整个东南讨论得最热闹的大话题。

    大员打仗,民生凋敝,这些陈羽霆认为极为重要的事情商人们全都不屑一顾,他们关注的是朝廷要怎么开海,这市舶司要怎么征收榷税,更重要的是怎么拿到买卖的份额——也就是“货引”。

    按照现代的经济常识,外贸交易当然是越繁荣越好。但按中国历代边境榷场的规矩,商人们并不是有货就能卖出去的,外国商船有货物运到,得符合规制的,才许进口,中国商家有货物运到榷场的,得也得符合规制,才能出口。而这“规制”一般不是明文,只是主管官员说了算。

    进出口不但货物种类有限制,而且货物数量也有限制,比如市舶司规定今年只许出口一万担生丝,那么到时候运到市舶司的货物哪怕有十万担,最后能合法卖出去也就只有这一万担。而决定谁能卖出去谁不能卖出去的,不是看货物的质量与价钱,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