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之四十五 机兵变为雇佣兵 (第5/5页)
有知识体系上的缺陷,只识诗书不懂书算、只谈仁义不务实事的腐儒,就算识字又有什么用处?若说既通达又聪明又有一定文化的人嘛,这个时代也不是没有,而且还就有一批牛到让人惊骇的猛人存在!可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至少在现阶段李彦直没法请动他们。无奈之下,李彦直只要将目光投向已经办了一年多的社学。 “这人才,既然缺乏,就自己培养吧。” 那样也许慢些,但效果将会更加理想。 李家的生意越做越顺,财政状况也越来越好,李彦直便在社学之外,开设博文馆和止戈馆,招收有一定基础的学童,由他亲自主持,交给了俞大猷,俞大猷也欣然领受——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对办学几乎没有不热心、不支持的。 两馆都倡实学,不重八股,博文馆主文,止戈馆主武,但博文馆也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与劳作,止戈馆也规定学生必须读书,并非只是打熬力气而已。 在明代,福建之文学武功俱盛,但李彦直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生员,就算在延平府,知识界也只因他年纪尚幼那些儒生才看重他,因此在士林之中,虽有名声,并无威望,也只有俞大猷等与他亲自接触过的人才看重他,其他风闻其名者,一笑而已,并不把他当回事。 所以李彦直办学的前两年,响应者寥寥无几,虽然手头有钱,但肯为钱来教书的,其知识、人品大多不复合李彦直的要求,倒是止戈馆那边很快就走上了轨道,因为俞大猷背后本有一群文武兼修的朋友,这群人的修养又与止戈馆的宗旨暗合,俞大猷只需请得几位来,这止戈馆便能顺利运作了。(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