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全球在线_第五百零十章 轰出一个大窟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零十章 轰出一个大窟窿 (第3/6页)

备指导思想上的保守,使清军在鸦片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洋务运动之前,清朝二百多年间,火器技术甚至比明朝末期还要退步。与明朝政府积极改进火器相比,可见满清统治者的愚昧。

    其二,火炮要具备相当的机动性。

    火炮机动性不好,就不利于大量集中,明朝的火炮无论是虎蹲炮、佛朗机铳还是后来的红夷大炮机动性都不好。

    虎蹲炮虽然不大,可发射前居然要用大铁钉钉在地上;红夷大炮本来是葡萄牙人的舰炮,重达上千斤,太笨重只适用于守城。

    反观西方,大炮的口径适当,用马匹牵引,能够短时间迅速集中形成炮兵阵地,明军也有马拉炮车,可是车上的火炮威力太小。

    就像太平天国自天京运来的五门火炮,一路上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要不然的话,出现在战场上的火炮,就不是五门,而是十门,甚至是更多。

    其三,要有相当数量的火枪部队。

    即便是火绳枪相比弓箭也有很大优势,更不要说每分钟四五发的燧发枪。日本战国时期,织田信长的火枪三段击,可谓名噪一时。

    遗憾的是,明朝军队中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火枪部队。

    那些大大小小的火铳也没个统一的制式,给后勤造成极大负担;有的铳,甚至需要两个人架在竹架上cao作,极为不便。

    其四,火炮要具备相当的火控能力。

    所谓火控能力,具体就是铳规、铳尺和矩度等仪器的使用以及装弹填药技巧的掌握。没有这个,火器的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