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三章 苏辙的路 (第3/6页)
,在洪秀全看来,曾天养可不正是最忠诚可靠的臣子吗? 往往立场不同,对人的评价,也会走向两个极端。 ********** 林凤祥府邸,欧阳朔书房。 在接连处理好天王宫和太平军两大棘手的问题之后,欧阳朔终于有时间,来考察、接见天京城的一众文官。 而其中最受欧阳朔器重的,自然就是苏辙了。 相比其兄苏轼的豪放,苏辙则是沉稳内敛和镇定若素。正是这一性格,让苏辙在官场之上,比其兄苏轼走得更远。 当然,在骨子里,兄弟二人又有共同之处。 一代大文豪苏轼,曾经这样评价他这位弟弟。 “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由此,可见苏辙之低调内敛。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尤其擅长政论和史论。正是这一特长,被当时担任宰相,一心想要变法的王安石相中,调入三司条例司。 对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等变革,苏辙都有极深的见地。可惜,苏辙之论,跟彼时雄心勃勃的王安石思想相悖,走向了变法的对立面。 不久,苏辙就因跟王安石意见相左,而被贬出京,官路坎坷。 直到宋神宗驾崩,宋哲宗即位,宣仁太后垂帘听政,意图废除王安石时期的新法,苏辙才再次得到重用,最终一路官至宰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