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零四章 郑和归来 (第2/6页)
热闹非凡。 二月十二日,即正月初十,王城广场,立起一座巨大的石碑。石碑高九米,宽五米,厚一米,矗立在广场的正中央,气势恢宏。 石碑两面,密密麻麻地镌刻着数以万计的古朴小篆。 【领地法典】四个大字,更是夺人眼球。 由内政署长卫鞅牵头,经内政署、法学院以及现实法学专家共同合作,历时数月编撰,增删数十稿的《领地法典》,终于获批,正式定型。 此石碑,正是法典碑。 法典碑揭牌的一刻,代表着领地正式进入法典时代。 《领地法典》已经印刷了万余册。按照内政署的部署,但凡领地官衙,郡、府、县、镇,乃至村落一级,必须配备两部以上的《领地法典》。 各级内政署(司)长,更是人手一部。 郡府一级的学堂,必须教授《领地法典》。 按卫鞅的原话,就是要在三月之内,让领地之民,悉数了解《领地法典》,遵循《领地法典》,敬畏《领地法典》。 半年之内,将法的概念,深入百姓心中。 除此之外,为了精准解读《领地法典》之精要,西南大学堂法学院,还将专门开设一课,研究《领地法典》。 第一期的学员,就是各级内政署(司)长。 总而言之,为了在领地内全面实施《领地法典》,卫鞅制定了一整套的配套措施,绝非临时起意。 对于如何推行法典,这位历史上最成功的变法者,实在是经验丰富。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