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_第二百〇七章 收复燕京 (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〇七章 收复燕京 (1) (第2/5页)

己说了童贯和蔡攸后,徽宗仍旧摇头,遂想到徽宗皇帝乃是对童贯、蔡攸不放心。然而、童贯是枢密使、蔡攸乃副枢密使、学士,权高位重,自己轻易表态,万一揣摸错了徽宗之意,怪罪下来,担当不起,遂未接话。

    徽宗继续说道:“老种乃诚厚之人。你说说,那老种因何要阻挠北伐大事?”

    据李良弼的认识,种师道绝不是自行其是之人,也不会阻挠北伐之事。此刻,徽宗如此一问,李良弼便直言答道:“官家,对老种,小的倒了解一些。小的以为,种大人断然不会阻挠北伐大事。”

    “朕也是如此想的。然而,据童枢密、蔡学士禀报,老种‘天姿好杀,武断专行,不服节制,自行其是,助贼为谋,以沮圣意’朕心里也甚是疑惑。老种不是童枢密、蔡学士说的那样之人。”

    至此,李良弼心里更清楚了,也确定了,徽宗皇帝的确是对童贯、蔡攸不信任。

    李良弼遂跪伏于地,向徽宗皇帝扣了三个头。扣头毕,李良弼望着徽宗皇帝说道:“官家若是对北方军事不放心,小的愿随军前往,暗窃情况,随时禀报于官家。”

    徽宗皇帝大喜,遂对李良弼说道:“快快起来,自家人,没那么多礼节。”

    李良弼遂爬起身来。

    徽宗道:“朕唤你来,正是此意。你换了服侍,混杂于军中,暗中注视童枢密所有动向,一旦有情况,密奏于朕。”

    李良弼高声答道:“小的遵旨!”

    李良弼离宫后,随即换了服侍,混入童贯所率的兵马中,随童贯来到了雄州前线。童贯在雄州的所有行踪,均被李良弼暗中传报回远在汴京宫中的徽宗皇帝;所以,徽宗皇帝得以知道了北伐前线的情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