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四千年后(全)_分卷阅读13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8 (第2/3页)

一次——那种由省长市长书记官祭司组成的官僚系统,在埃及是不适用的。

    那种系统需要极强的监督力。以色列是一神教信仰,因而以先知为首的祭司势力拥有最高的监督力,监察各地执行力度,根除腐败。同时他们因为敬畏所罗门的缘故,监察机构本身也不会腐化的太快。

    但埃及不同。

    所罗门不打算让埃及变成第二个以色列,或者变成以色列的附属国……他不想改变埃及的多神信仰。

    虽然一神教的传承韧性极强,甚至能在战胜国的文化传播中苟活数百年。但在文化融合这一层面上来说,多神信仰却有着更先进的地方所在。

    在将来的几百年乃至一千多年中,哪怕以色列完全毁灭,以色列人所传承着的一神教信仰,也将会伴随着所罗门的意志和智慧一直坚韧不拔的传承下去。哪怕是经过蛮族的入侵,或是被高等级的帝国征服,也绝不会断代消亡。

    但埃及的多神教信仰,却让他们更容易觉醒科学的火花。也对新文化更加宽容。

    所罗门必须保证附近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以免他们借着所罗门的思想一家独大,转后盛极而衰——

    在他细细的分析过之后,所罗门意识到埃及的多神教信仰某种意义上和爱奥尼亚诸城邦的信仰结构有些类似。

    爱奥尼亚地区因为常年的小国战争,让军事贵族有了实际的话语权,因而得以将祭司阶级钳制。同时因为文字在社会底层大规模流传,善于编造故事的诗人阶级也成功控制了公共舆论。在神学被遏制之后,才有了哲学的出现的余地。

    而爱奥尼亚哲学对于万事万物内在原由的解释,也削弱了宗教的地位。人们开始从哲学而非是神学中寻找关于世界的解释,在逻辑诞生之后,科学的概念也随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