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章 有债必还 (第8/8页)
的港口,这里是沈廷扬的地盘,驻扎有沈通明部和张鹏飞部,加上他今年招募的军队,岱山岛如今有2000多守军。闽浙前线崩溃后,很多明军溃军流落海上。这些小部队失去了建制、补给和地盘。他们带着家属飘荡在海上,像沈廷扬一样的官员通过提供粮食营地,很容易就能吸引到他们投奔。 守序花这么大代价来舟山当然不是来走亲戚串门的,他第一个目的是还钱。 去年为了凑粮食,守序跑遍了浙江沿海,到处借钱。东南诸位明将,舟山总兵黄斌卿、温州总兵贺君尧、定海总兵王之仁、总督杨文骢、诚意伯刘孔昭和远在金华衢州等地的张鹏翼、朱大典、贺君尧、蒋若来都借了一部分钱。其中最多的是杨文骢,他提供了5万两。 活着的人好办,挨个还钱就是了,但很多债主已经死了,只能还给他们的后人。 张鹏翼的弟弟张鹏飞及两个侄子。 朱大典长孙,锦衣卫指挥同知朱钰在金华被围前带着祖父的求援血书去了福京,并不在城内。朱大典的幼子也被部将救了出来。 还有蒋若来次子蒋传也从金华突围而出。 因为沈廷扬为人宽厚,于海上诸多军事势力间最为中立,这些损失大部分实力的明朝将官们都依附在了岱山岛。 守序看了看,温州、台州、宁波等地的明军离海近,多数人都来得及上船撤离。损失惨重的是金华衢州两地守军。金衢两地是守序通过杨文骢的渠道借的,债务余额不是很多。朱大典的5000两是最多的一部分了。 “各位,我对你们家人的遭遇很遗憾。请放心,我有债必还。”人生一场康波的1640四海扬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