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章 你的功罪不会由敌人来定论 (第5/6页)
示要回去商量。 …… 一阵乌云飘过,江上忽下起了小雨。 两人一边饮酒,一边谈判,半天的时间,终于敲定了最后的价码。南京财政拿不出现银,因此守序选择了要人和货物。杨文骢的官位虽然不高,守序大部分目标也不在镇常二府,但以他在黔党中的地位,搞定大多数并不是什么问题。弘光朝廷还是有运作能力的中央政府,对江南大部分地区的统治力与崇祯朝区别不大。 “羹卿”,杨文骢把儿子叫过来,“这是我的三子,我打算让他也守在金山。” “兵宪不再考虑一下?金山可能会是最前沿。” 杨文骢哼了一声,“为国尽忠是我辈的本分。杨某的儿子更应做的比别人好。” 守序颔首,明朝的大臣有很多投降的败类,但像杨文骢一样的也并不少。他的大儿子杨鼎卿升官速度很快,现在已是都督衔的勇卫营团练总兵之一,二子杨元卿是户部郎中,三子官小点,现在才是指挥使。官升太快并不是好事,虽然控制南明的几位贵州大臣个个都往前线跑,确是勇于任事之辈,品德气节也都无大亏,但亲族子弟升职太快,还是惹来江浙士绅的一片骂声。 杨文骢属下的兵力并不多,郑鸿逵有上百里长江要看着,郑彩也要防御浦口,金山堡是他一力主持修建,但能用来防御的兵力却不足。他能直接控制的就是500家乡子弟兵,这次留了200人并金士英所部给杨羹卿,但这数量不够。作为交换,守序派出菲尔霍夫的全部陆军,共310人,携带2门6磅野战炮,4门轻臼炮进驻金山堡。名义上的指挥官是杨羹卿。 安排完了战事,杨文骢心头稍微松懈下来,他本是个纵情山水秦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