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城美食录_临安城美食录 第1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临安城美食录 第18节 (第6/6页)

腻的豆沙溢出来,豆子的甜香飘了满屋。

    用汤匙舀一勺,糖放得正好,甜味浸润舌尖又不腻人,满口都是豆沙的香甜软糯,只是豆皮夹杂在其中有些影响口感。

    古代没有料理机,要将豆皮完全打成蓉状需格外费些时间。

    沈小七很有眼力见地接过勺铲,冲林稚拍胸脯道:“交给我吧阿郎!虽然我捏不好寒燕,但是拌好这些豆沙还是没问题的。”

    在他搅拌豆沙的这段时间里,林稚动作利索地捏好了几十只寒燕,用黑芝麻给它们点好眼睛,已经放锅里蒸着了。

    没过多久,沈小七不负众望地完成了任务,搅好的豆沙馅儿绵密细匀,不见一丝杂质。

    林稚惊奇:“怎么做到的?”就算是用料理机打出来的,也难免会留下几丝豆皮。

    沈小七大刺刺道:“哦,我把那些煮不破的豆皮都挑到一个碗里了,打算一会儿吃掉。”

    林稚:“……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有了馅料,包制就好办了。只是寒燕个头太小,内里装不了太多馅料,想着反正是给自己吃的,不必太讲究,林稚索性做成了豆沙包。

    为了取个拟物的寓意,又用胡萝卜泥捏好鼻子和耳朵,和白胖胖的豆沙包组合在一起,变成了一只小猪的形状。

    后世做猪鼻子和耳朵一般都用南瓜泥,可惜本朝还没有引入南瓜,只能用胡萝卜将就代替。

    因此林稚这版豆沙包小猪的鼻子和耳朵颜色都有些偏红,看起来像上火了。

    不过倒也算憨态可掬。他在心里暗暗评价。

    沈小七走过来,不确定地看着盘中发问:“阿郎,这不是猪吧?”

    “别怀疑。”林稚道,“这就是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