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8章 盐务 (第2/4页)
什么催生的不是大企业,而是一个个小企业? 有人就说了,这还不明显吗,办大企业要多少钱,小企业才要多少钱? 可事实显然不是如此,那些乡镇企业,有大量的官方投资,这些钱还是一样花,为什么不能集中起来办几个龙头呢? 答案是税收。 分税制以前,乡镇企业第一要交产品税,这笔钱直接交给地方,而且是县乡一级,不管盈亏,只要进行生产,都得交钱,因为企业就是地方办的,所以缴税很是积极。 第二就是当时市场环境好,每年经营的盈余,直接算作集体收入,不用上缴,这就牛逼了。 那几年是乡镇的黄金年代,上边穷的要死,乡镇就开小车喝五粮液了。 然后人们惊奇的发现,吃的穿的喝的用的,都是家门口产的!从香烟啤酒,到棉纺布料,再到砖头水泥,乃至化肥农药,无所不包! 外地的产品想卖进来,那是门儿也没有啊!人们都买外地货,我们怎么挣钱? 这种辉煌到了分税制之后就戛然而止,从那时候开始,许多乡镇企业纷纷私有化,也催生了后来的一些巨擘,什么经营不善都是扯淡,其中缘由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说的清楚。 最大的原因还是:经营的再好,地方也没好处了,不如卖给私人,弄一锤子买卖,到这时候,一个大市场才得以形成,那种行销全国的日用品才逐渐开始流行起来。 到后来,地方发现了一个巨大漏洞,既然不能办企业,咱们可以卖地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