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6 (第1/4页)
有争着立功,没有抖出更多老底,难免让人有这种猜测。 “你猜他们怎么商量的?”唐宁却反过来问她。 余白看了他一眼,觉得这人肯定老早就开始琢磨这件事了。 1950年,美国战略研究机构兰德公司提出了一种理论,后来又被形象地用一个故事阐述出来,那就是尽人皆知的“囚徒困境”。 在那个故事中,有两个人入室盗窃杀人,被捕之后分开关押,互相之间不能沟通。 检方给了他们三个选择: 第一种,如果两个人都不招供,由于证据不足,每人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第二种,一个人招供,另一个不招。招的人算立功,判刑半年,不招的判二十年。 第三种,两个人都招供,案子证据确凿,每人判八年徒刑。 从两名囚徒的主观角度出发,我招,你不招,结果显然最优。 但在实践中,无论是真实场景,还是模拟游戏,最常见的结果却是两人都招供。 目的不是追求最优结果,而是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发生——我不招,你却招了。 所谓“囚徒困境”,虽然举的是一个司法届的例子,但更多的却是经济学、管理学上的运用,在公司培训、团建游戏里简直要被玩坏了。 此类团建 workshop,余白在 BK 的时候当然也参加过。培训师把一众同事分成两组,做出选择之前,双方有一次谈判的机会。 参加游戏的人都学过博弈论,也当然知道囚徒困境,但最终的结果还是陷入老掉牙的猜疑链陷阱。大家互相挖坑,落井下石,只为了能在游戏里多得几分,也方便培训师端上那碗早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