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大宋守国门_第161章--山川水文地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1章--山川水文地理 (第3/4页)

也无法证伪,谁也没有发言,但是接下来要绘制的区域,大家都有发言权了。

    因为他开始绘制黄河的走向。

    黄河历史上有过六次大改道,其中第三次改道发生在宋朝庆历年间,下游河水在澶州决堤,变道北上,途经河北大名、馆陶、临清、夏津、景县、东光、南皮由青县、天津入渤海,史称“商胡北流”,仁宗年间又在魏郡分出一条往东的支流,从无棣笃马河入渤海。

    过了京畿路之后两头分叉。

    作为一条历史悠久的地上河,黄河的治理贯穿了整个北宋,很多人都知道黄河下游的情况,但是完整的水文图存放在宫里,是工部的机密文件,大多数人只知道靠近自己家乡的一些情况,就像盲人摸象,只了解局部,不清楚整体,他却知道的清清楚楚。

    河渠公事们纷纷站了起来,互相对视,怀疑工部的机密图纸流落民间,被他看到了。

    紧接着又发现,他绘制的更加精细,不仅有黄河的水文,附近的支流,比如卫河、漳河、泗水,全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除了水文,还有详尽的山川走向,州府分布。

    一份详尽的宋代山川水文地理图,在他手中完成了,前后只花费了不到半个时辰,而宫里保存的那份机密图纸,是大宋开国以来,数代人努力的结果。

    这让河渠公事们惊讶到了失去言语的地步。

    有人问:“真的对吗?”

    治理过京畿路水患的同僚点头:“起码下游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