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6节 (第7/7页)
少新政措施。 秦国能延续下来的最主要的新政,便是庶民能够通过打仗、种田、发明工具等渠道得爵,跻身“士”的行列。 秦国偏离中原,士人皆将秦作为最后的游说之地。也就是说,其他国家不要他们,他们才去秦国这个“保底”处。 秦国拿着捡漏的人才,也能渐渐跃居七国上游,蔺相如清晰地看到,这绝对和秦国扩充“士族”的制度息息相关。 “国”是一辆疾驰的马车,驾驶马车的王很重要,奔驰的战马很重要,而车厢上每一块不起眼的木头也都很重要。 秦国那一辆马车,可能战马不一定比别国的好,车厢也不一定比别国的大,但从车轮到缰绳的每一处细节都异常牢固,才让马车跑得如此快还不散架。 蔺相如的恩主赵惠文王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愿意对由卑贱寺人(被阉割的宫人)举荐的贫寒士子蔺相如委以重任。 其他诸侯国曾经的明主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他们不敢如秦国那样在制度上进行改变,但在筛选人才的时候都尽力摒除身份偏见。 如今的赵王显然不是明主,眼界和心胸都远远比不上其父赵惠文王。 蔺相如得到造纸术之后,立刻知道这神物如果由赵国公布,恐怕对贫寒士子的吸引力远超秦国那苛刻的爵位晋升制度,于是拿着造纸术试探赵王。 赵王和赵国公卿都非常排斥此事。 高贵的书籍不记录在稳固的竹简玉简上,怎么能记录在手一撕就破水一浇就烂的草纸上?就为了降低成本,让读不起书的人读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