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5 (第2/4页)
这里有很多碑。这里的‘陶馆’, 有其他地方都没有的‘碑堂’。我们已经挖好了一块, 拍了照片。你现在有没有空帮我翻译一下?我们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 严澹笑道:“好啊,发过来吧。后续的照片,你懂的。” “知道, 挖一块拍一块,我会让小周都发给你。”周尧是关思北带的研究生,加了严澹微信之后,把那块碑面照片发给了严澹。 碑面的文字是小篆。其实对于考古研究人员并不难认,但他们实在太忙,就拜托关思北叫个外援,这样他们工作进展能更快些。关思北就联络了在这方面颇有研究的严澹。 严澹放大了微信上发过来的数码照片,虽然石碑还未进行复原,上面斑驳的文字时断时续,有不少残损污渍,无法全部认清。但严澹还是看得出,这是一副长联。 严澹按照升碑后(意思就是把沉在地底下的石碑启出)的碑面字数大小来估计,这是一副约有一百五十字的长联,作为庆贺祝福某地蔚然大观(可能是某栋楼阁或某进庙宇)建成而写。虽然字面残损了不少,但仍能从剩下的句子里感觉到,此联一气呵成、气韵连贯,挥洒自如的潇洒文气,和散如珠玉的优美辞藻。不会出于籍籍无名之手。 严澹于是把目光凝视在碑石左下角落款,那里的字更小些,且被残污得更厉害。幸而最关键的信息并未被抹去。就仿佛千百年前,执拗残存的一枚印记。艰难地,不肯随时光的风沙完全褪色。 口楚佑口三口年口甲口第口花陶口广川口子口秋撰。 口代表碑面模糊的地方,严澹仍能结合知识推测还原本来面貌。虽然这需要经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