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9章 (第1/3页)
…… 霍五那句“非友即敌”的话放出去三日,城门口守军记录下举家搬迁的人家,只有四户。 一户读书人,家主是个考了四十年举人不第的老秀才。 是个酸儒,口口声声“忠孝仁义”,不与贼逆为伍,还写了一篇讨霍逆文,要往布政使衙门去。 他几个儿子知晓此事,吓得要死。 这有一言半语传出去,阖家都要受牵连。 不能弑父,就算将老爷子软禁起来,也有一时看不到的时候,没有法子,几个儿子一商量,就变卖产业,带了昏睡的老秀才离了金陵府。 两户弥勒教骨干,一个是金陵教首、一个是护法。 两人出身寻常,一个是小商贩,一个养妓船的。 这些年借着弥勒教的招牌,两人没少敛财。 按理来说,滁州军得了金陵,他们只有欢喜的。 可谁让滁州军行事,忒独。 当年在滁州清查教徒之事,可闹得鸡飞狗跳,使得不少弥勒教骨干躲到金陵来。 那哪里是清查? 恨不得查到吃奶的时候,能做到一府教首与骨干的人,谁手上清清白白的?哪里禁得住那样查? 与其“公审”一回,名声狼藉,被发配扫大街,还不若趁着滁州军没想起收拾他们赶紧走人。 还有一户,则是家主在京城做官,论起来与宋家还有些私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家中留守的长子与老管家商量后,又私下里请教了宋林一回,私下里送了田契、房契,就举家南下,往杭州去了。 除了这四户举家搬迁,剩下零星走的就是客居的商贾。 有几个闽地海商,怕过后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