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婿_分卷阅读7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3 (第1/4页)

    噼啪作响,无声却热烈地开满了花。

    作者有话要说:我想写到六千更两章的,结果一看已经快十点了,嘤嘤嘤~算了,五千的肥章以飨观众,谢谢大家~爱你们~!

    我悄悄捉个虫,大家假装没发现吼不吼啊,(#^。^#)

    第44章

    待礼官宣读完辞赋,仪仗继续前行,围观百姓自也跟着,浩浩荡荡前往位于外城西南隅的忠烈祠。

    忠烈祠前已搭了祭祀台,众人见太乐丞竟使乐人奉六佾舞为祀礼,不禁大为惊诧,纷纷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

    若在前朝,这样的国事祭典通常只祭祀天地神明、皇室先祖,可此番赵家入京的头一个祭礼大典竟是祭祀殉国英烈,这事本身已非常出人意料;而六佾舞一出,就更是将百姓对赵家的良好观感推上更高的台阶。

    沐青演低声对围在身侧的家中大大小小解释:“按照中原的祭典规制,六佾舞应当是诸侯享祭。”

    佾舞规模与被祭祀者的地位有关,旧俗上“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公卿四佾”,以此类推。赵家用六佾舞为殉国英烈们的祀礼舞乐,此举对逝者可谓是极尽哀荣了。

    无论赵家此举是真心是假意,哪怕只是招徕人心的手段,至少他们想到了将那些留名或未留名的殉国英烈奉上高台,还以诸侯享祭待之,这前无古人的举动着实震撼人心。

    太祝令掌读祝祷词后,赵絮接过属官呈上的阵亡将士名单,字字清晰地念出那些英烈们的姓名籍贯、生卒年月以及在哪一役阵亡。

    那名单太长了,比先前在北门时礼官宣读辞赋更加耗时,也更加枯燥。可这一次,没有人再交头接耳,没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