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霾伏_分卷阅读2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4 (第4/4页)

从一开始就是美国人提出的,不得不说在上世纪90年代就能对测控空气污染提起重视,提出监测随着工业化日渐发达而出现的,却在旧标准里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美国的确总是走在我们前面。直到前几年,还只有美国和欧盟少数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家标准并进行强制性限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还未展开对PM2.5的监测,大部分只是对PM10也就是直径10微米以下的颗粒监测。

    2010年的9月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在国内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两个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NASA的两台卫星的监测结果,绘制了一张显示出2001年至2006年PM2.5平均值的地图,密度最高的红色出现在北非、东亚和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PM2.5小于10微克每立方米是安全值,但是华北、华东和华中这些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比撒哈拉沙漠还要高。

    当时就有各界人士和媒体呼吁政府严格管理污气污水排放问题,以免天朝神州沦为垃圾场。但是仍有砖家睁着眼睛说瞎话,指责外国人阴谋抹黑中国,被广大网友一顿猛拍砖。

    实际上国务院和环保部都很清楚目前的形式十分不利。

    一来在这件事上,国内确实在认识上和措施上都起步太晚,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已无法力挽狂澜,毕竟这个事情的防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几年的努力根本无法挡住前面好几十年带来的恶劣影响。以往每年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