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巨商_24章 游学(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4章 游学(一) (第3/6页)

时,陆路、水路到这里进货的人络绎不绝,不久这里的店铺就被小商贩租赁一空,酒楼的食客不断,住缩的客人常常爆满。具有心人留意,生意好时,这个码头上的营业额可以达到三万贯。由此可见江南的富人们对万通商会的产品的需求量有多大,商人们对万通商会的商品喜爱到何种程度。

    南京离镇江只有近一百八十里的水路,一行人早上七点出发,顺风顺水,下午三点过后就到达镇江商会自己修的码头了。船靠岸后,众人将部分商品卸到码头的仓库里,留下部分人看守船只,其余的人上岸吃饭休息。

    赵重阳等人下了船,用过饭后,也不休息,让码头的负责人派两辆马车给他们,并找两个在码头打工的本地人给他们当向导和驾车,一行八人便准备出去游玩去了。

    他们打听了,这镇江附近,让sao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地方有著名的金山寺,还有距此五十多里的道教香火兴盛的茅山。

    年龄较大的这名本地伙计叫谢子才,三十多岁,在家里排行老大,谢正元认他为本家,叫他大哥。众人上了马车后,谢正元便问道:“这个大哥,你看我们几个人这下半天到哪里游玩合适?”

    谢子才道:“今天下午只能到金山寺游一下,或者是到闹市区去看一下镇江的人文风貌。如果要去茅山,需要专门用三天时间,来回各一天,在山上玩一天。”

    于是,一行两辆马车直接转道金山寺。金山寺位于镇江城西北的金山上,离镇江五六华里。金山寺布局依山就势,使山与寺融为一体。金山是江南佛教圣地,当年梁武帝萧衍曾在金山设立了庄严隆重的水陆道场,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从此金山名气大振,香火不断……

    大宋虽然尊崇道教,但对佛教也没有进行过分的打压。所以,赵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