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案2_第 72 章 第七十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72 章 第七十二章 (第15/23页)

 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结案后不久,秦氏就搬离了本村。

    安大小姐又找了一位郎君,此人后来中了科举,安大小姐跟随夫君去任上。

    安五爷多年后也将在此地的财产转给族人,与夫人迁往江南居住。终老于斯。

    张屏听着这段故事,皱眉不语。

    他觉得,柳桐倚方才说得很对,这件事的很多细节,太像话本小说,又似一件精巧的木器,榫卯扣连,丝毫无错,非出天然,而系人工。

    但这些事实在太过久远,已不容易追查。

    桂淳出声:“卑职再斗胆插一句话。姓桢的这三人,让卑职想起我们刑部前两年办的一桩案子,先是尚书老大人看出端倪……”

    此案起头十分凑巧。

    陶周风素来看重卷宗档存,刑部每隔一段时间即会对卷宗进行一番整理,修补梳编。

    某日又在归理修编,陶周风亲自到卷宗库查看,顺手从记录寻常案件的架子上拿了几本读。

    这几本记录的都是历年各地大户人家的刑案,陶周风翻看时发现,很多案件起始于争产子嗣相关。

    他又发现,不少争产案中,都有一类人,他们的生母往往是跟随家人逃难,被这户人家收留,后来就给这户人家生了孩子。待家主离世,分产继承时,会有同姓同族的人质疑他的出身来历,一番争斗,很容易发生命案。

    陶周风不由得感慨,这些可怜的女子,或因灾荒,或因贫苦,随家人颠沛流离。本为良善平民,不得已典身为奴仆,卖得钱财,帮扶自己的家人。之后最好的命运,就是成为这家的妾室。且不知为妾是自愿还是被迫,她和她的孩子还要一生受到非议歧视。

    陶尚书遂把此类事件归拢一番,上折对民生提了些小建议,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