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4 (第3/4页)
讨的乞丐。可也有成队的平民和军士往城墙方面去,修缮破蔽的城墙,建树栅寨。 慧成一路走一路问,很快就找到了护国寺。寺门外有几个衣衫破烂的人,坐在墙根处。寺门开着,里面有僧人在打扫庭院,扫去地上被雨打落的树叶,也有隐约唱经之声。慧成正要上前,赵宇递给了慧成一封信笺,慧成到了寺门处,大声说:“吾乃龙湖山澄月寺之僧人,引赵官人等前来会晤万安莫谦之长老。”一个和尚匆匆走来,一礼之后,接过度牒,展开信件,读了老僧写的推荐来人前来的信件,有些疑惑地看慧成:“吾从来不曾听说过这个寺庙。”赵宇上前一步,行礼说:“当然不会,这是一个小村旁的小庙。一个老僧写的,庙里面成年的和尚都在抵抗蒙元护卫那个小村时或死或伤。” 那位和尚神情一整,示意他们跟着自己,进了寺院。李越不知道这护国寺修于何时,但寺中能有几百和尚,的确是座宏大的宇院。 相传伯颜知道那些和尚兵是这个护国寺的和尚,曾在破城后亲到庙宇。只见几座高大的殿堂,各个大厅中宝象森严,蒲团尚在,香烟犹然缭绕,可偌大寺院,空无一人!所有僧人已然战死城中!伯颜愤恨这种不屈的赴死精神,下令把护国寺烧成灰烬,诺大寺庙成了废墟。后来,幸存的人收集了死去和尚遗落的袈裟,在废墟处埋了,筑起了一个坟。到了明朝,有人在护国寺遗址上建立了一个五层小塔,人称“袈裟塔”,纪念这些为国捐躯,为民殉难的僧人们。清代诗人赵怀玉曾为之铭文曰:“陵谷已变,袈裟尚称……地傍香火,气升日星。千秋万岁,碧血长凝。” 和尚领他们走过了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