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第一考验 (第5/6页)
在港片正式起飞的时代插上一脚。 1985年11月4日,终于即将上映,在这之前,是为期三天的午夜试映场。香港影坛八九十年代有一个不成规矩的规矩,那便是普遍情况下,每部影片上映前都要先上映三天的午夜试映场。 这是让所有电影创作者最喜欢也最害怕的一个规矩,想知道为什么吗?在午夜试映场上,每部影片的主要工作人员都必须到场了解口碑,一般情况下就是导演和主演以及监制等人。 这午夜场是最不讲究规矩的,若是影片不好看,就会被观众指着鼻子骂得狗血淋头。若是好看,便会迎来满堂掌声以及观众的衷心佩服,便会将口碑传开。所以,在这时代,就是沉闷的文艺片,只要试映场有良好口碑,都同样能够有一些票房。 这就是未来香港电影远远不及的地方,导演和演员都非常害怕这点。因为午夜场上,若是观众不满意,骂几句还是小事,甚至有可能动手打人,而不需要承担责任。 所以,每个导演每位演员,总是尽其所能的把一切做好,以此讨好观众,逃过试映场这个劫难。于是,在所有人都在刻意讨好观众的情况下,香港电影就渐渐演员成为浅显易懂,娱乐性强烈得无以复加的港片了,就连那时代的好莱坞影片都远远不及。 在萧然看来,这个不成文的规矩有好有坏。好处就在于能够督促电影人更加卖力的干活,这比起二十一世纪那些只拿片酬不好好拍片的演员和导演来说要强了百倍。坏处就在于,观众往往主导了创作者的思路,一旦某部影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