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_第98章 对峙(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8章 对峙(2) (第3/4页)

没有幸亲眼见过,但插在炮身上一排20发粗如小儿手臂黄铜色的炮弹,仅只是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那若是打到人身上,绝对是一击两半,就算是身前厚厚的沙包和墙垛在这种大杀器面前也给人不了丝毫的安全感。

    不得不说,这帮守城的士兵们不愧是中央军的正规军,见识的确不少。他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一听到城里依照先前刘浪和他耳语时约定的三声盒子炮枪响,迟大奎就命令除了伤残士兵以外的500人临时组成两个连队,由他和俞献诚各率一连,威赫潼关。

    根据刘浪的命令,除了十挺马克沁重机枪,十八挺捷克造轻机枪,就连独立团压箱底的两个宝贝都给他搬出来了。也就是让守潼关的士兵们惊惧的那两个大玩意儿。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厄利孔20毫米机关炮,抗战时期中国最强有力的反装甲武器。说是炮,其实不如说它是重机枪更合适,但这个“重机枪”20毫米口径可比12.7毫米重机枪厉害多了。在淞沪战场上,整个十九路军若不是有这十台机关炮撑着,估计早被炮火猛烈的日军给打歇菜了。

    说起机关炮的诞生,其实是由于航空业的迅猛发展,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飞的也越来越高,面对来自空中的威胁,各国的军事专家们在一战后纷纷提出了更大口径防空武器的设想,于是20毫米机关炮的设计便应运而生。而瑞士奥利岗公司生产的厄利孔机关炮就是其中之一,从强大的美军在整个二战期间直到二战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