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养牲口_第六十章 两年变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章 两年变化 (第3/4页)

    骊氏,一群定居汉地的罗马人自命的氏族。初时刘沧也比较意外在涿县能遇到他们。

    汉时对外交流已经非常繁荣了,这些罗马人最早应该是汉军征战西域时带回来的俘虏。

    归汉后他们被扔到了陇西那边,多年融入大汉,不喜耕种牧畜,通常走西域行商,偶尔也会有少数人在汉地行走。

    刘三狍是楼桑村的刘氏族人,如今刘沧在楼桑与东村也算正式‘晋级’成了公子。

    而原因,则是蔡邕给两村带来了非常实际的好处。

    自从早年去皇甫嵩那里打了趟秋风,回到楼桑,刘沧就开始着手东山的整理与饲畜的放养。

    金钱投入方面,通过简雍,刘沧用百斤黄金从匈奴那里换来了十头牦牛牛犊,不得不说,真是白菜价啊。

    如今汉地牛犊的价格也要四千钱左右,虽然牦牛有一定地域的局限性,但牛rou增长体质上限能达到两百,增益概率中等,黄牛牦牛都没什么区别。

    至于这些牦牛,只要别把它们往冀州以南牵,扔在山地放养倒也省力不少。

    十头牛犊入手,也亏了由匈奴的好兄弟简雍出马,才能做成这笔买卖。

    之后刘沧也没钱了,但蔡邕也被刘宏赦免了流放之罪,没啥说的,刘沧直接找到了张飞他爹,借钱。

    这要放到平时,张默是怎么也不可能借给刘沧的,因为这年头除了种地,干什么都要先过了税收一关,尤其是养殖来说,稍有不甚便是血本无归。

    不过有了蔡邕,一切都不一样了,抛开税收,又有两村支持,只要别遇天灾人祸,几乎稳赚不赔。

    从张飞他爹那里弄来钱钞,大件牲口不敢乱买,驮马、挽马马驹各买四头,总共四万八千钱。

    算上早前从皇甫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