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盗墓者的经历)_第一百一十七章 在蟾之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七章 在蟾之口 (第2/7页)

种。一种是由于地形地势的缘故,深山幽谷,空气不流通,这些植物滋生的潮气浓度过大,加上死在里面的各种动物腐烂的尸体混杂在其中,就会产生有毒的瘴气。

    还有另一种,可能是在王墓完工、献王入殓之后,人为设置瘴气。利用了虫谷中低凹的地形,在深处不通风的地方种植特殊的植物,这些植物本身就带毒,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道拱卫王墓的屏障。不过也不一定是种植有毒植物,据说虫谷深处不通风,秦汉时期从硫化汞中提炼水银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也有可能是在附近放置了大量的汞;时间一久,汞挥发在空气中形成了有毒物质。只是这种可能性不大,即使山谷中空气再不流通,毕竟也是暴露的空间,除非建造献王墓的工匠们另有办法。

    三人商议了一番,又取出瞎子那张人皮地图进行对照,发现地图比镇陵谱少了一点东西。镇陵谱背面的石刻,在溪谷中的一处地方刻着一只奇形怪状的上“四”下“或”口蟾蜍,蟾蜍嘴大张着;*近献王墓的地方,也有只对称的蟾蜍足 然,同样张着大嘴。

    而在人皮地图中,只有溪谷中的这一只蟾蜍,而且这只蟾蜍的嘴是闭着的。绘制人皮地图给滇王的人对瘴雾之后的情形一无所知,只大致标志了外围的一些特征。很显然献王墓内部的情况属于绝对机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知道。

    这个小小的区别,如果不留意看的话很难察觉到。因为镇陵谱与人皮地图上都有很多各种珍禽异兽,这些动物并不见得真实存在于献王墓附近,有些只是象征性的绘制在上面。这和古时人们的世界观有关系,就如同有些古代地图用龙代表河流,用灵龟表示雄伟的山峰一样。

    不过这只蟾蜍很不起眼,说是蟾蜍似乎都不太准确,形状虽然象,但是姿势绝对不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